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克服现行企业领导体制的弊端,努力探索建立一套新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势在必行。这套新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必须既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既要使企业经营者的责权利三者相统一,又要能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既规范有序,又切实可行。
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解决好企业选人、用人,选好企业的厂长(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对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搞活国有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确立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任职资格。确定企业领导者的任职资格就是对其自身素质进行考察。一般来说,企业领导者应具备四种素质,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在政治上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知识上具有一定的学历和文化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知识;在能力上具有创新、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能力;在身体上必须具有充沛的精力、耐劳的体力、较高的智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企业领导者产生的外部条件。一是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企业家市场,实现社会主义企业家配置的最优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改革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走企业家职业化的道路,使企业家的利益、地位和荣誉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效联结起来,形成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格局;三是建立和实行严格、有效的企业家培训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保证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企业家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三,确立科学的企业领导配置制度。当前企业领导配置制度,应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结合起来。一是鼓励竞争,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以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选择的基本条件,对申请者进行民主评议、群众推荐和不记名投票,以此来确定预选对象;三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凡自愿申请上岗、群众赞成的预选人员,必须经过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进行考核;四是进行动态管理,上级对其进行定期考核监督。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企业领导对上的依附性、服从性和被动性,企业领导只“经营上级”而不“经营企业”的特殊现象。这就产生了对企业领导进行制衡的客观需要。为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制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引入不同的产权主体,保证企业领导与企业所有者目标的一致性。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缺位而对企业领导制衡不力的问题。二是对企业现有监事会进行改造,规范企业内部监督。监事会是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但由于其成员基本上都是企业职工,所以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为此,要严格监事会成员的身份,明确规定所有者代表、政府专门机构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职工个人代表在监事会中所占的比例,以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三是要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监督。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必要的监督。这种监督不干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活动,只是在涉及职工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时,进行协调和监督。四是发挥党组织的制衡作用。保证企业的重大决策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保证企业领导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等等。
长期以来,理论界研究企业激励问题时,往往只针对职工设计激励机制,对于经营者的激励问题却很少论及,认为经营者是国有资产利益的代表,其目标自然是使企业的收益最大化,不需要对经营者设计激励机制,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负有增强企业凝聚力、率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使命。但是,作为个人,也有自己的追求,要求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求获得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名誉等。他们的利益是相对独立的,既不等同于企业利益,也不等同于国家、集体的利益。为此,必须建立合理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挂起钩来。目前,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与经营效益挂钩,工资、奖金、股份相结合,并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保持相应差距的任职收入制度。二是建立经营者社会价值认可制度。通过人大、政协等途径参政议政的方式,充分发挥经营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优秀企业家评比、表彰、奖励活动,建立有助于优秀企业家经营更大规模、拥有更先进技术企业的制度,以此来不断增加企业经营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和其自身价值的实现感;三是建立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包括失业保险、人身意外事故保险、退休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